在开发过程中,为了满足业务场景、增加灵活性,前端自定义请求不可避免。下面将会从——自定义 mask、自定义表格(表单等)、自定义字段三个实际场景的角度,介绍自定义请求。这篇文章把请求都写在了 ts 中,这样便于继承重写,如果不习惯 ts 的写法,把请求写在 vue 里也是可以的。 1. 自定义 mask mask 组件通常会有一个特点:在不同页面不同模型或不同应用下都展示,与业务模型无关,且往往只需要请求一次。同时可能有精确控制请求体大小的需求,这就很适合采取手写 GraphQL 的方式。 例如,我要重写顶部 mask 中的用户组件,展示用户信息。这个请求就只需请求一次,而且不需要复用,就很适合手写 GraphQL。 这里继承平台的用户组件,然后在代码中写死 GraphQL 发起请求。但是 GraphQL 语句怎么拼呢?我们可以去默认页面,打开浏览器控制台,找到相应的请求,把 GraphQL 语句复制出来,这里复制下默认的用户请求。 http.query 参数的构造、相应结果的获取都能从请求中得到。可以看到我这里精简了请求,只取了用户名。 TS import { SPI, UserWidget, MaskWidget, Widget, http } from '@kunlun/dependencies'; import Test from './Test.vue'; @SPI.ClassFactory(MaskWidget.Token({ widget: 'user' })) export class TestWidget extends UserWidget { public initialize(props) { super.initialize(props); this.setComponent(Test); return this; } // 添加响应式注解,这样能在 vue 中接受到 ts 中的变量 @Widget.Reactive() public testUserInfo: { pamirsUser: { name: string } } | undefined; public async queryUser() { const query = ` { topBarUserBlockQuery { construct(data: {}) { pamirsUser { name } } } } `; const result = await http.query('user', query); this.testUserInfo = result.data['topBarUserBlockQuery']['construct'] as { pamirsUser: { name: string } }; } public mounted() { this.queryUser(); } } VUE <template> <div class="Test"> {{ testUserInfo }} </div> </template> <script lang="ts"> import { defineComponent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defineComponent({ name: 'Test', props: ['testUserInfo'] }); </script> 效果如下: 2. 自定义表格(表单)等视图元素组件 2-1. 自定义表格 2-1-1. 自定义表格自动获取数据 Oinone 提供了前端组件的默认实现。所以生成默认页面的时候,请求数据都是通的,可以看到表格、表单、表单里的字段等组件数据都是能回填的。所以这里继承平台的表格组件,就有了平台表格自动获取数据的能力。 TS import { BaseElementWidget, SPI, TABLE_WIDGET, TableWidget, ViewType } from '@kunlun/dependencies'; import Test from './Test.vue'; @SPI.ClassFactory( BaseElementWidget.Token({ viewType: ViewType.Table,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