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位运算的数据字典

场景举例

日常有很多项目,数据库中都有表示“多选状态标识”的字段。在这里用我们项目中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一下:

  • 示例一:
    表示某个商家是否支持多种会员卡打折(如有金卡、银卡、其他卡等),项目中的以往的做法是:在每条商家记录中为每种会员卡建立一个标志位字段。如图:
    如何使用位运算的数据字典

用多字段来表示“多选标识”存在一定的缺点:首先这种设置方式很明显不符合数据库设计第一范式,增加了数据冗余和存储空间。再者,当业务发生变化时,不利于灵活调整。比如,增加了一种新的会员卡类型时,需要在数据表中增加一个新的字段,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 改进设计:标签位flag设计
二进制的“位”本来就有表示状态的作用。可以用各个位来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会员卡打折支持:
如何使用位运算的数据字典
这样,“MEMBERCARD”字段仍采用整型。当某个商家支持金卡打折时,则保存“1(0001)”,支持银卡时,则保存“2(0010)”,两种都支持,则保存“3(0011)”。其他类似。表结构如图:
如何使用位运算的数据字典

我们在编写SQL语句时,只需要通过“位”的与运算,就能简单的查询出想要数据。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节省存储空间,查询时又简单方便。

//查询支持金卡打折的商家信息:  
select * from factory where MEMBERCARD & b'0001';
// 或者:  
select * from factory where MEMBERCARD & 1;
  
// 查询支持银卡打折的商家信息:  
select * from factory where MEMBERCARD & b'0010';
// 或者:  
select * from factory where MEMBERCARD & 2;

二进制( 位运算)枚举

可以通过@Dict注解设置数据字典的bit属性或者实现BitEnum接口来标识该枚举值为2的次幂。二进制枚举最大的区别在于值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方式是不一样的。

位运算的枚举定义示例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Dict;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common.enmu.BitEnum;

@Dict(dictionary = ClientTypeEnum.DICTIONARY, displayName = "客户端类型枚举", summary = "客户端类型枚举")
public enum ClientTypeEnum implements BitEnum {

    PC(1L, "PC端", "PC端"),
    MOBILE(1L << 1, "移动端", "移动端"),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DICTIONARY = "base.ClientTypeEnum";

    private final Long value;
    private final String displayName;
    private final String help;

    ClientTypeEnum(Long value, String displayName, String help) {
        this.value = value;
        this.displayName = displayName;
        this.help = help;
    }

    @Override
    public Long value() {
        return valu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displayName() {
        return displayNam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help() {
        return help;
    }
}

使用方法示例

  • API: addTo 和 removeFrom

    List<ClientTypeEnum> clientTypes = module.getClientTypes();
    // addTo
    ClientTypeEnum.PC.addTo(clientTypes);
    // removeFrom
    ClientTypeEnum.PC.removeFrom(clientTypes);
  • 在查询条件中的使用

    List<Menu> moduleMenus = new Menu().queryListByWrapper(menuPage, LoaderUtils.authQuery(wrapper).eq(Menu::getClientTypes, ClientTypeEnum.PC));

Oinone社区 作者:nation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oinone.top/backend/4757.html

访问Oinone官网:https://www.oinone.top获取数式Oinone低代码应用平台体验

(0)
nation的头像nation数式员工
上一篇 2023年11月24日 pm3:45
下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am11:14

相关推荐

  • 如何改变调度策略,让Schedule独立执行线程

    schedule里,相同的taskType跑多个业务任务,如果其中一个任务大量重试占满了调度线程,会影响别的业务任务及时被执行,如下面截图中,taskType用的是平台内置的常量,这个常量会被其他任务也使用,如果当前任务出现了异常占用了这个taskType的所有线程,那么这个taskType下面的其他任务就会被阻塞延后执行。应该给需要业务及时性的任务单独建立自定义的taskType,这样每个taskType的线程就是独立的,A任务异常不会影响B任务的执行。 1、后台创建task type相关的类,继承BaseScheduleNoTransactionTask,要加springbean的注解,参考:task type建议使用类名 2、提交任务的时候,设置tasktype为步骤1的TaskType 3、控制台新增策略和任务bean名称为步骤1的spring beanName,任务名称 $xxx,右边的占位符内容为yml里面配置的ownSign字段任务的名称也是步骤1的 spring beanName 4、配置完成后,控制台启动任务,就可以测试了

    2024年2月20日
    78100
  • 协同开发支持

    协同开发概述 在使用Oinone进行业务开发中,目前开发方式为: 开发各个本地启动项目 与 设计器环境共库共redis的方式进行。 在多个开发人员同时修改一个模型,或者没有及时更新其他同学提交的代码时,存在业务模型创建的数据表字段被删除的情况,协同开发模式正式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 版本支持 4.7.x版本 已经包含分布式支持。 使用步骤 1、业务后端boot工程引入协同开发包 <dependency> <groupId>pro.shushi.pamirs.distribution</groupId> <artifactId>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cd</artifactId> </dependency> 2、yml文件配置ownSign pamirs: distribution: session: allMetaRefresh: false ownSign: wangxian 配置说明:allMetaRefresh,全量刷新Redis中的元数据,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配置;1)第一次启动或者Redis的缓存被清空后,会自动进行全量。2)配置为true表示强制进行全量,一般都不需要配置;3)【推荐】默认增量的方式(即allMetaRefresh: false)写入redis的数据更少,相应的启动速度也更快4)【强制】ownSign是环境隔离的设置,同一个项目组不同的开发人员之间,ownSign配置成不同的(即各自配置成各自的,达到互不干扰) 3、业务系统DB和缓存的约束1)【强制】业务库和设计器Redis共用,包括Redis的前缀,租户和系统隔离键都需要一样(这三个值影响RedisKey的拼接)2)【强制】base库业务系统与设计器共用;3) 【强制】公共库即pamirs (资源-resource、用户-user、权限-auth、文件-file等)共用;4)【强制】「业务库」数据源的别名必须一直,每个开发人员必须配置到自己的本地 或者是远程库库加一个后缀区分; 4、开发同学在各自访问设计器时,URL最后面增加;ownSign=wangxian后回车,ownSign会被保存到浏览器缓存中,后续访问其他的URL访问不需要再次输入;如果需要去掉ownSign的值,则直接把界面上的悬浮窗删掉即可。说明:访问设计URL上增加的ownSign需要与开发各自本地项目yml文件中ownSign的值相同。(每个开发人员各自用各自的ownSign)PS:具体参数配置详见Oinone协同开发使用手册

    2023年12月4日
    1.1K00
  • Oinone设计器部署参数说明

    概述 Oinone提供两种设计器部署方式,合作伙伴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署方式。 Docker配置参数 环境变量 ARG_ENV:指定spring.profiles.active(默认:dev) ARG_LIFECYCLE:指定-Plifecycle(默认:INSTALL) JVM_OPTIONS:jvm参数 PROGRAM_ARGS:程序参数 JVM_OPTIONS和PROGRAM_ARGS参数说明 java [JVM_OPTIONS?] -jar boot.jar [PROGRAM_ARGS?] 端口说明 PS:以下为目前设计器镜像的全部端口,不同类型镜像的端口由于内置服务不同,使用的端口数量不同,但端口号是完全一致的。 80:前端服务端口(设计器访问入口) 8091:后端服务端口 8093:后端EIP服务端口 20880:Dubbo端口 3306:内置MySQL端口 2181:内置Zookeeper端口 6379:内置Redis端口 9876/10991:内置RocketMQ端口 9999:内置本地OSS默认端口 挂载目录说明(挂载虚拟卷) /opt/pamirs为镜像的工作目录,所有挂载目录均在该目录下。 /opt/pamirs/ext:应用配置文件目录;包含application.yml、logback.xml、license.lic等配置文件 /opt/pamirs/nginx/vhost:Nginx配置文件目录 /opt/pamirs/logs:后端服务日志目录 /opt/mq/conf/broker.conf:RocketMQ的broker配置文件 /opt/pamirs/outlib:非设计器内置包的外部加载目录(外部库),可以添加任何jar包集成到设计器中。 /opt/pamirs/dist:前端服务目录 /opt/pamirs/static:前端静态文件目录;LOCAL类型的OSS上传和下载目录; docker run启动常用参数 -e:指定环境变量 -p:指定端口映射 -v:指定挂载目录(挂载虚拟卷) docker run [OPTIONS] IMAGE [COMMAND] [ARG…] docker compose启动常用配置 services: container: image: $IMAGE container_name: $CONTAINER_NAME restart: always # docker run -e environment: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 docker run -p ports: – $machinePort1:$containerPort1 – $machinePort2:$containerPort2 … # docker run -v volumes: – $machinePath1:$containerPath1 – $machinePath2:$containerPath2 … docker compose常用命令 # 使用docker-compose.yaml启动 docker compose up -d # 使用docker-compose.yaml停止并删除容器 docker compose down -v #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 docker compose -f config.yaml up -d # 指定配置文件停止并删除容器 docker compose -f config.yaml down -v JAR包方式启动 下载Oinone专属启动器 oinone-boot-starter.zip 启动命令变化 # 原命令 java -jar boot.jar # 变更后命令 boot-starter java -jar boot.jar PS:更多命令可查看后端无代码设计器Jar包启动方法

    2024年11月4日
    1.0K00
  • 首次登录修改密码和自定义密码规则等

    场景描述 在某些场景下,可能需要实现 用户首次登录强制修改密码的功能,或者存在修改平台默认密码等校验规则等需求;本文将讲解不改变平台代码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这些功能需求。 首次登录修改密码 方案概述 自定义User增加是否是第一次登录的属性,登录后执行一个扩展点。 判断是否是一次登录,如果是则返回对应的状态码,前端根据状态码重定向到修改密码的页面。修改完成则充值第一次登录的标识。 PS:首次登录的标识平台前端已默认实现 扩展PamirsUser(例如:DemoUser) /** * @author wangxian */ @Model.model(DemoUser.MODEL_MODEL) @Model(displayName = "用户", labelFields = {"nickname"}) @Model.Advanced(index = {"companyId"}) public class DemoUser extends PamirsUser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DEL_MODEL = "demo.DemoUser"; @Field.Integer @Field.Advanced(columnDefinition = "bigint DEFAULT '0'") @Field(displayName = "公司ID", invisible = true) private Long companyId; /** * 默认true->1 */ @Field.Boolean @Field.Advanced(columnDefinition = "tinyint(1) DEFAULT '1'") @Field(displayName = "是否首次登录") private Boolean firstLogin; } 定义扩展点接口(实际项目按需要增加和删减接口的定义)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Point; import pro.shushi.pamirs.user.api.model.tmodel.PamirsUserTransient; @Ext(PamirsUserTransient.class) public interface PamirsUserTransientExtPoint {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login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loginCustom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firstResetPassword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firstResetPasswordBefore(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modifyCurrentUserPassword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ExtPoint PamirsUserTransient modifyCurrentUserPasswordBefore(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 编写扩展点实现(例如:DemoUserLoginExtPoint) @Order(0) @Component @Ext(PamirsUserTransient.class) @Slf4j public class DemoUserLoginExtPoint implements PamirsUserTransientExtPoint { @Override @ExtPoint.Implement public PamirsUserTransient login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 return checkFirstLogin(user); } private PamirsUserTransient checkFirstLogin(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 //首次登录需要修改密码 Long userId = PamirsSession.getUserId(); if (userId == null) { return user; } DemoUser companyUser = new DemoUser().queryById(userId); // 判断用户是否是第一次登录,如果是第一次登录,需要返回错误码,页面重新向登录 Boolean isFirst = companyUser.getFirstLogin(); if (isFirst) { //如果是第一次登录,返回一个标识给前端。 // 首次登录的标识平台已默认实现 user.setBroken(Boolean.TRUE); user.setErrorCode(UserExpEnumerate.USER_FIRST_LOGIN_ERROR.code()); return user; } return user; } @Override public PamirsUserTransient loginCustomAfter(PamirsUserTransient user) { return checkFirstLogin(user); } @Override…

    2024年5月25日
    4.1K00

Leave a Reply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