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none离线部署设计器JAR包

概述

Oinone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了多种部署方式,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在私有云环境部署Oinone平台JAR包。

本文以5.2.6版本为例进行介绍。

部署环境要求

包含全部中间件及设计器服务的环境要求

  • CPU:8 vCPU
  • 内存(RAM):16G以上
  • 硬盘(HDD/SSD):60G以上

仅设计器服务的环境要求

  • CPU:8 vCPU
  • 内存(RAM):8G以上
  • 硬盘(HDD/SSD):40G以上

部署准备

在部署环境创建部署目录

mkdir -p /home/admin/oinone-designer

PS:为方便管理,所有Oinone部署所需文件都应该在该目录下存放。

服务器需要安装的中间件

使用Docker启动所有中间件

点击下载一键部署所有中间件套件包

middleware-kits.zip

部署清单

下面列举了文章中在本地环境操作结束后的全部文件:

  • 设计器JAR包:pamirs-designer-boot-v5.2-5.2.6.jar
  • 离线部署结构包:oinone-designer-jar-offline.zip
  • 第三方数据库驱动包(非MySQL数据库必须)

PS:如需一次性拷贝所有部署文件到部署环境,可以将文档步骤在本地环境执行后,一次性将所有文件进行传输。

在本地环境准备部署文件

下载离线部署结构包

oinone-designer-jar-offline.zip

下载部署JAR包

5.2.6版本发布日志

查看更多版本

找到独立部署所有设计器JAR标题,下面有对应的JAR包提供下载。

例如:
https://oinone-jar.oss-cn-zhangjiakou.aliyuncs.com/install/oinone-designer/pamirs-designer-boot-v5.2-5.2.6.jar

后端服务部署

将部署JAR包移动到backend目录下,并重命名为oinone-designer.jar

mv pamirs-designer-boot-v5.2-5.2.6.jar backend/oinone-designer.jar

PS:该名称为startup.sh脚本的默认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

将Pamirs许可证移动到backend/config目录下,并重命名为license.lic

mv oinone-demo_1730163770607.lic backend/config/license.lic

加载非MySQL数据库驱动(按需)

将驱动jar文件移动到backend/lib目录下即可。

以KDB8数据库驱动kingbase8-8.6.0.jar为例

mv kingbase8-8.6.0.jar backend/lib/

PS:backend/lib目录为非设计器内置包的外部加载目录(外部库),可以添加任何jar包集成到设计器中。

修改backend/startup.sh脚本

  • IP:修改为可被外部访问的IP地址
  • DB_BASE_:base库相关数据库连接配置
  • DB_PAMIRS_:pamirs库相关数据库连接配置
  • REDIS_:Redis相关配置
  • MQ_NAME_SERVER:RocketMQ的name-server连接地址
  • ZOOKEEPER_:Zookeeper相关配置

PS:若需要配置方言或其他参数,可直接修改backend/config/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变量仅用于简单配置场景

执行startup.sh脚本启动

sh startup.sh

执行完成后会打印三个路径

  • 后端路径:backend root path: /path/to/backend
  • 前端路径:frontend root path: /path/to/frontend
  • Nginx配置路径:nginx services path: /path/to/nginx

Nginx配置

在本地nginx服务中找到nginx.conf,并添加Nginx配置路径为加载目录

http {
    ...
    include /path/to/nginx/*.conf;
}

修改结构包中的default.conf第7行root配置为前端路径dist目录下

server {
    ...
    root /path/to/frontend/dist;
}

修改结构包中的oss.conf第30行alias配置为前端路径static目录下

server {
    ...
    location /static {
        ...
        alias /path/to/frontend/static;
    }
}

访问服务

使用http://127.0.0.1:9090访问服务

Oinone社区 作者:张博昊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oinone.top/install/19013.html

访问Oinone官网:https://www.oinone.top获取数式Oinone低代码应用平台体验

(0)
张博昊的头像张博昊数式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11月1日 pm5:06
下一篇 2024年11月4日 pm1:37

相关推荐

  • 开源日志平台:Graylog部署及接入

    一、部署Graylog Graylog总共需要3个服务:graylog服务端、mongodb(存储graylog的配置)、elasticSeach(存储日志)本文档部署方案介绍: graylog服务端、mongodb(存储graylog的配置)使用docker-compose部署 elasticSeach 引用外部地址 1. 安装docker、安装docker-compose 这部分直接参考互联网上的教程:链接 2. 通过docker-compose部署graylog 服务器上新建一个 graylog的目录,并在该目录下新建 docker-compose.yml version: '3' services: mongo: image: mongo:5.0 container_name: mongo volumes: – /data/docker/graylog/mongo_data:/data/db networks: – graylog ports: – 27017:27017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healthcheck: test: ["CMD", "mongo", "–eval", "db.adminCommand('ping')"] interval: 30s timeout: 10s retries: 5 graylog: image: graylog/graylog:5.2 container_name: graylog depends_on: mongo: condition: service_healthy environment: – GRAYLOG_ROOT_PASSWORD_SHA2=xxxxx #sha2生成的密码,可以服务器通过命令获取:echo -n yournewpassword | sha256sum – GRAYLOG_PASSWORD_SECRET=xxxxx #随机生成的secret,长度超过32位,可以自己生成 – GRAYLOG_HTTP_ENABLE_TLS=false – GRAYLOG_TIMEZONE=Asia/Shanghai – GRAYLOG_MONGO_URI=mongodb://mongo:27017/graylog – GRAYLOG_ELASTICSEARCH_VERSION=7 – GRAYLOG_ELASTICSEARCH_HOSTS=http://es账户:es密码@es地址:9200 – GRAYLOG_ELASTICSEARCH_USER=es账户 – GRAYLOG_ELASTICSEARCH_PASSWORD=es密码 – GRAYLOG_HTTP_EXTERNAL_URI=http://访问地址/ – GRAYLOG_HTTP_PUBLISH_URI=http://访问地址/ – GRAYLOG_PLUGIN_SYSTEM_LANGUAGESELECTOR_DEFAULT_LOCALE=zh_CN – TZ=Asia/Shanghai networks: – graylog ports: – "9000:9000" – "514:514" – "514:514/udp" – "12201:12201" – "12201:12201/udp" volumes: mongo_data: driver: local graylog_data: driver: local networks: graylog: driver: bridge 上面的配置根据自己的环境,重新配置。注意点:elasticSearch如果存在账密的化,参考下GRAYLOG_ELASTICSEARCH_XXX这几个配置,进行调整。 3. 启动graylog # 1. 启动执行 docker-compose up -d # 2. 如果希望调整docker-compose.yml的配置,需要先关闭,再重启 ## 2.1 先关闭graylog的应用 docker-compose down ## 2.2 修改完文件后,再执行启动命令 docker-compose up -d # 3.查看启动日志,确认是否完成启动 docker logs mongo; docker logs graylog; 4. 配置graylog 日志传输,建议采用UDP协议,其次包括graylog的踩坑记录,参考如下文档:参考1参考2 二、java应用接入Graylog 1. pom新增依赖 <!–logback gelf日志收集–> <dependency> <groupId>biz.paluch.logging</groupId> <artifactId>logstash-gelf</artifactId> <version>1.15.0</version> </dependency> 2. 配置logback.xml文件,同时增加traceId、spanId方便链路日志的追踪 a. 配置 Logback 以支持 MDC,在 logback.xml 中配置 GelfLogbackAppender,并确保包括 traceId 和 spanId 字段: <configuration> <appender name="GELF" class="biz.paluch.logging.gelf.logback.GelfLogbackAppender"> <host>udp:graylog的地址</host> <!– graylog 服务器ip –> <port>graylog开放的端口</port>…

    2024年5月30日
    2.6K00
  • Oinone协同开发源码分析

    前提 源码分析版本是 5.1.x版本 什么是协同开发模式 协同开发模式解决的是不同开发,在开发同一个模型时,不会相互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测试环境详见:Oinone协同开发使用手册 协同开发原理 在协同模式下,本地开发的元数据,配置pamirs.data.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参数后,元数据前缀加ownSign值,然后只存在redis缓存,不落库。其它环境无法直接访问到该数据。测试环境,或其它环境访问,需要在url上加ownSign等于设置的,则读redis数据时,除了加载通用数据,也会合并ownSign前缀的redis数据,显示出来 注意事项 协同开发仅支持界面设计器,其他设计器均不支持 不支持权限配置 不支持工作流触发 版本支持 完整支持5.1.0及以上 功能详解 启动时操作 做元数据保护检查 配置ownSign,则key拼接为 ownSign + ‘:’ + key 清除掉ownSign的redis缓存数据;非ownSign不用清理 计算差量数据 有差量数据,放入ownSign标识数据,并清理本地标识 dubbo注册服务,group拼接group + ownSign 后进行注册 读取时操作 读本地 组装key: ownSign + ‘:’ + key 本地缓存有数据,更新缓存本地数据,返回 本地没有数据,读redis,并插入本地缓存 读远程 dubbo注册消费者,group拼接group + ownSign 后进行泛化调用 元数据保护检查 开启数据保护模式,在启动参数里加-PmetaProtected=pamirs 会在启动时,往redis里写入数据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META_PROTECTED_KEY = “pamirs:check:meta-protected”; private void writeMetaProtected(String metaProtected) {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set(META_PROTECTED_KEY, metaProtected); } 如果同时又设置 pamirs.data.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则会报错 在使用元数据保护模式下,不允许设置 [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 处理逻辑如下 看redis是否启用保护标识的值 获取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配置 没有启动参数 且redis没有值,则retrun 如果有启动参数且配置了ownSign,报错 在使用元数据保护模式下,不允许设置 [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 如果有启动参数且 redis没有值或启动参数设置 -P metaForceProtected,则写入redis 如果有启动参数, 且启动参数跟redis值不同,则报错[公共环境开启了元数据保护模式,本地开发环境需配置[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 如果没有启动参数且redis有值,但没有配置ownSign 报错[公共环境开启了元数据保护模式,本地开发环境需配置[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 核心代码如下MetadataProtectedChecker public void process(AppLifecycleCommand command, Set<String> runModules, List<ModuleDefinition> installModules, List<ModuleDefinition> upgradeModules, List<ModuleDefinition> reloadModules) { String currentMetaProtected = stringRedisTemplate.opsForValue().get(META_PROTECTED_KEY); String metaProtected = getMetaProtected(); boolean hasCurrentMetaProtected = StringUtils.isNotBlank(currentMetaProtected); boolean hasMetaProtected = StringUtils.isNotBlank(metaProtected); if (!hasCurrentMetaProtected && !hasMetaProtected) { return; } if (hasMetaProtected) { if (Spider.getDefaultExtension(SessionFillOwnSignApi.class).handleOwnSign()) { // 如果有启动参数且配置了ownSign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在使用元数据保护模式下,不允许设置 [pamirs.distribution.session.ownSign]”); } if (!hasCurrentMetaProtected || isForceProtected()) { writeMetaProtected(metaProtected); } else if (!metaProtected.equals(currentMetaProtected)) { // 如果有启动参数, 且启动参数跟redis值不同 throw unsupportedLocalOperation(); } } else { if (Spider.getDefaultExtension(SessionFillOwnSignApi.class).handleOwnSign()) { return; } // 没有启动参数且redis有值,但没有配置ownSign 报错 throw unsupportedLocalOperation(); } } 取ownSign方式 看header是否有ownSign这个标识 header没有,则从配置里取,并放到header里 ownSign的获取核心代码 CdDistributionSessionFillOwnSignApi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CdOwnSign() { String cdOwnSign = null; // 看header是否有ownSign这个标识…

    2024年9月12日
    1.2K00
  • 后端代码规范

    前言 虽然oinone框架减少了很多的代码,但是低代码部分的代码质量也需要高度关注,不管是写的代码bug多,或者说被吐槽代码不行,还是说写的代码经常被重构,核心点还是没有代码规范的意识和技巧,下面摘录了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去提高后端的代码质量,代码质量提高后,自然效率也会提升。 常见代码规范 **1、规范命名** 命名是写代码中最频繁的操作,比如类、属性、方法、参数等。好的名字应当能遵循以下几点: **见名知意** 比如需要定义一个变量需要来计数 int i = 0; 名称 i 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没有体现出数量的意思,所以我们应当指明数量的名称 int count = 0; **能够读的出来** 如下代码: private String sfzh; private String dhhm; 这些变量的名称,根本读不出来,更别说实际意义了。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正确的可以读出来的英文来命名 private String idCardNo; private String phone; **2、规范代码格式** 好的代码格式能够让人感觉看起来代码更加舒适。 好的代码格式应当遵守以下几点: 合适的空格 代码对齐,比如大括号要对齐 及时换行,一行不要写太多代码 好在现在开发工具支持一键格式化,可以帮助美化代码格式,大家统一使用idea的规范即可。 **3、写好代码注释** 在《代码整洁之道》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注释的恰当用法是用来弥补我们在用代码表达意图时的失败。换句话说,当无法通过读代码来了解代码所表达的意思的时候,就需要用注释来说明。 书的作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代码可能会变动,如果不及时更新注释,那么注释就容易产生误导,偏离代码的实际意义。而不及时更新注释的原因是,程序员不喜欢写注释。😒 但是这不意味着可以不写注释,当通过代码如果无法表达意思的时候,就需要注释,比如如下代码: for (Integer id : ids) { if (id == 0) { continue; } //做其他事 } 为什么 id == 0 需要跳过,代码是无法看出来了,就需要注释了。 好的注释应当满足一下几点: 解释代码的意图,说明为什么这么写,用来做什么 对参数和返回值注释,入参代表什么,出参代表什么 有警示作用,比如说入参不能为空,或者代码是不是有坑 当代码还未完成时可以使用 todo 注释来标记 代码review发现漏洞时 可以使用 fixme 注释来标记 **4、try catch 内部代码抽成一个方法** try catch代码有时会干扰我们阅读核心的代码逻辑,这时就可以把try catch内部主逻辑抽离成一个单独的方法 如下图是Eureka服务端源码中服务下线的实现中的一段代码 整个方法非常长,try中代码是真正的服务下线的代码实现,finally可以保证读锁最终一定可以释放。 所以这段代码其实就可以对核心的逻辑进行抽取。 protected boolean internalCancel(String appName, String id, boolean isReplication) { try { read.lock(); doInternalCancel(appName, id, isReplication); } finally { read.unlock(); } // 剩余代码 } private boolean doInternalCancel(String appName, String id, boolean isReplication) { //真正处理下线的逻辑 } **5、方法别太长** 方法别太长就是字面的意思。一旦代码太长,给人的第一眼感觉就很复杂,让人不想读下去; 同时方法太长的代码可能读起来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一些代码是同一个业务的功能。 比如代码中有那种2000+行大类,各种if else判断,光理清代码思路就需要用很久时间。🤷🏻‍♀️ 所以一旦方法过长,可以尝试将相同业务功能的代码单独抽取一个方法,最后在主方法中调用即可。 **6、抽取重复代码** 当一份代码重复出现在程序的多处地方,就会造成程序又臭又长,当这份代码的结构要修改时,每一处出现这份代码的地方都得修改,导致程序的扩展性很差。 所以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抽取成一个工具类,还可以抽成一个公共的父类。 **7、多用return** 在有时我们平时写代码的情况可能会出现if条件套if的情况,当if条件过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if (条件1) { if (条件2) { if (条件3) { if (条件4) { if (条件5) { System.out.println("11111"); } } } } }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换种思路,使用return来优化 if (!条件1) { return; } if (!条件2) { return; } if (!条件3) { return; } if (!条件4) { return; } if (!条件5) {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11111"); 这样优化就感觉看起来更加直观 **8、if条件表达式不要太复杂**…

    2024年12月11日
    2.2K00
  • Oinone设计器部署参数说明

    概述 Oinone提供两种设计器部署方式,合作伙伴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部署方式。 Docker配置参数 环境变量 ARG_ENV:指定spring.profiles.active(默认:dev) ARG_LIFECYCLE:指定-Plifecycle(默认:INSTALL) JVM_OPTIONS:jvm参数 PROGRAM_ARGS:程序参数 JVM_OPTIONS和PROGRAM_ARGS参数说明 java [JVM_OPTIONS?] -jar boot.jar [PROGRAM_ARGS?] 端口说明 PS:以下为目前设计器镜像的全部端口,不同类型镜像的端口由于内置服务不同,使用的端口数量不同,但端口号是完全一致的。 80:前端服务端口(设计器访问入口) 8091:后端服务端口 8093:后端EIP服务端口 20880:Dubbo端口 3306:内置MySQL端口 2181:内置Zookeeper端口 6379:内置Redis端口 9876/10991:内置RocketMQ端口 9999:内置本地OSS默认端口 挂载目录说明(挂载虚拟卷) /opt/pamirs为镜像的工作目录,所有挂载目录均在该目录下。 /opt/pamirs/ext:应用配置文件目录;包含application.yml、logback.xml、license.lic等配置文件 /opt/pamirs/nginx/vhost:Nginx配置文件目录 /opt/pamirs/logs:后端服务日志目录 /opt/mq/conf/broker.conf:RocketMQ的broker配置文件 /opt/pamirs/outlib:非设计器内置包的外部加载目录(外部库),可以添加任何jar包集成到设计器中。 /opt/pamirs/dist:前端服务目录 /opt/pamirs/static:前端静态文件目录;LOCAL类型的OSS上传和下载目录; docker run启动常用参数 -e:指定环境变量 -p:指定端口映射 -v:指定挂载目录(挂载虚拟卷) docker run [OPTIONS] IMAGE [COMMAND] [ARG…] docker compose启动常用配置 services: container: image: $IMAGE container_name: $CONTAINER_NAME restart: always # docker run -e environment: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 docker run -p ports: – $machinePort1:$containerPort1 – $machinePort2:$containerPort2 … # docker run -v volumes: – $machinePath1:$containerPath1 – $machinePath2:$containerPath2 … docker compose常用命令 # 使用docker-compose.yaml启动 docker compose up -d # 使用docker-compose.yaml停止并删除容器 docker compose down -v #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 docker compose -f config.yaml up -d # 指定配置文件停止并删除容器 docker compose -f config.yaml down -v JAR包方式启动 下载Oinone专属启动器 oinone-boot-starter.zip 启动命令变化 # 原命令 java -jar boot.jar # 变更后命令 boot-starter java -jar boot.jar PS:更多命令可查看后端无代码设计器Jar包启动方法

    2024年11月4日
    1.0K00
  • 环境运行时Jar版本控制

    环境运行时Jar版本控制 前景 为了避免基于低代码定义产生的元数据错乱。因此产生了运行时Jar版本检查功能。 现象 如果当前运行时依赖的Ja版本低于已安装版本,启动时会有如下类似信息提示: 解决 按照提示升级依赖Jar版本 通过启动参数 -PgoBack=true 强制覆盖安装当前运行时版本 java -jar 方式 java -jar xxx.jar -PgoBack=true [其他参数] mvn spring-boot run 方式 mvn clean compile spring-boot:run -Dspring-boot.run.arguments=”-PgoBack=true [其他参数]”

    2025年3月10日
    56100

Leave a Reply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