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 字段类型之基础与复合

模型字段是描述实体的特征属性,本文介绍重点介绍字段的基础类型与复合类型

使用@Field注解来描述模型的字段。如果未配置字段类型,系统会根据Java代码的字段声明类型来自动获取业务类型。建议配置displayName属性来描述字段在前端的显示名称。可以使用defaultValue配置字段的默认值。

一、安装与更新

使用@Field.field来配置字段的不可变更编码。字段一旦安装,无法在对该字段编码值进行修改,之后的字段配置更新会依据该编码进行查找并更新;如果仍然修改该注解的配置值,则系统会将该字段识别为新字段,存储模型会创建新的数据库表字段,而原字段将会rename为废弃字段。

二、字段类型

类型系统由基本类型、复合(组件)类型、引用类型和关系类型四种类型系统构成。通过类型系统描述应用程序、数据库和前端视觉视图如何进行交互,数据及数据间关系如何处理的协议。其中引用类型和关系类型介绍详见3.3.9【字段类型之关系与引用】一文,字段命名规范参见3.3.1【构建第一个Model】一文,这里不再赘述。

基本类型

业务类型 Java类型 数据库类型 规则说明
BINARY ByteByte[] TINYINTBLOB 二进制类型,不推荐使用
INTEGER ShortIntegerLongBigInteger smallintintbigintdecimal(size,0) 整数, 包括整数(10-11位有效数字)、长整数(19-20位有效数字)和大整数(超过19位)。【数据库规则】:默认使用int;如果size小于6则使用smallint;如果size超过6则使用int;如果size超过10位数字,即大于11(包含符号位),则使用长整数bigint;如果size超过19位数字,即大于20(包含符号位),则使用大数decimal。若未配置size,则按Java类型推测。【前端交互规则】:整数使用Number类型,长整数和大整数前后端协议使用字符串类型。
FLOAT FloatDoubleBigDecimal float(M,D)double(M,D)decimal(M,D) 浮点数,?包括单精度浮点数(7-8位有效数字)、双精度浮点数(15-16位有效数字)和大数(超过15位)。【数据库规则】:默认使用单精度浮点数float;如果size超过7位数字,即大于等于8,则使用双精度浮点数double;如果size超过15位数字,即大于等于16,则使用大数decimal。若未配置size,则按Java类型推测。【前端交互规则】:单精度浮点数float和双精度浮点数double使用Number类型(因为都使用IEEE754协议64位进行存储),大数前后端协议使用字符串类型。
BOOLEAN Boolean tinyint(1) 布尔类型,值为1,true(真)或0,false(假)
ENUM Enum 与数据字典指定基本类型一致 【前端交互规则】:可选项从ModelField的options字段获取,options字段值为字段指定数据字典子集的JSON序列化字符串。前后端传递的是可选项的name,数据库存储使用可选项的value。multi属性为true,则使用多选控件;multi属性为false,则使用单元控件
STRING String varchar(size) 字符串,size为长度限制默认值参考,前端可以view中覆盖该配置
TEXT String text 多行文本,编辑态组件为多行文本框,长度限制为配置项size值
HTML String text 富文本编辑器
DATETIME java.util.Datejava.sql.Timestamp datetime(fraction)timestamp(fraction) 日期时间类型【数据库规则】:日期和时间的组合,时间格式为?YYYY-MM-DD HH:MM:SS[.fraction],默认精确到秒,在默认的秒精确度上,可以带小数,最多带6位小数,即可以精确到?microseconds (6 digits) precision。可以通过设置fraction来设置精确小数位数,最终存储在字段的decimal属性上。【前端交互规则】:前端默认使用日期时间控件,根据日期时间类型格式化格式format格式化日期时间
YEAR java.util.Date year 年份类型日期类型【数据库规则】:默认“YYYY”格式表示的日期值【前端交互规则】:前端默认使用年份控件,根据日期类型格式化格式format格式化日期
DATE java.util.Datejava.sql.Date datedate 日期类型【数据库规则】:默认“YYYY-MM-DD”格式表示的日期值【前端交互规则】:前端默认使用日期控件,根据日期类型格式化格式format格式化日期
TIME java.util.Datejava.sql.Time time(fraction)time(fraction) 时间类型【数据库规则】:默认“HH:MM:SS”格式表示的时间值【前端交互规则】:前端默认使用时间控件,根据日期类型格式化格式format格式化日期

表3-3-8-1 字段基本类型

复合类型

业务类型 Java类型 数据库类型 规则说明
MONEY BigDecimal decimal(M,D) 金额,前端使用金额控件,可以使用currency设置币种字段

表3-3-8-2 字段复合类型

不可变更字段

使用immutable属性来描述该字段前后端都无法进行更新操作,系统会忽略不可变更字段的更新操作。

自动生成编码的字段

详见3.3.5【模型编码生成器】一文。

字段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使用@Field注解的serialize属性来配置非字符串类型属性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方式,最终会以序列化后的字符串持久化到存储中。

详见3.3.7【字段之序列化方式】一文

前端默认配置

可以使用@Field注解中的以下属性来配置前端的默认视觉与交互规则,也可以在前端设置覆盖以下配置。

  • @Field(required),是否必填

  • @Field(invisible),是否不可见

  • @Field(priority),字段优先级,列表的列使用该属性进行排序

  • 更多前端默认视图配置详见:3.5.4【Ux注解详解】一文,如:readonly是否只读等。

举例

回顾我们前面学习例子

现有PetShop代码如下


package pro.shushi.pamirs.demo.api.model;

import pro.shushi.pamirs.core.common.enmu.DataStatusEnum;
import pro.shushi.pamirs.demo.api.enumeration.PetShopOptionEnum;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Field;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Model;

import java.sql.Time;
import java.util.List;

@Model.model(PetShop.MODEL_MODEL)
@Model(displayName = 宠物店铺,summary=宠物店铺,labelFields ={shopName} )
@Model.Code(sequence = DATE_ORDERLY_SEQ,prefix = P,size=6,step=1,initial = 10000,format = yyyyMMdd)
public class PetShop extends AbstractDemoIdMode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DEL_MODEL=demo.PetShop;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编码)
    private String code;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编码2)
    @Field.Sequence(sequence = DATE_ORDERLY_SEQ,prefix = C,size=6,step=1,initial = 10000,format = yyyyMMdd)
    private String codeTwo;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名称,required = true)
    private String shopName;

    @Field(displayName = 开店时间,required = true)
    private Time openTime;

    @Field(displayName = 闭店时间,required = true)
    private Time closeTime;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标志)
    private List options;

}

图3-3-8-1 PetShop代码

字段默认推断

我们从PetShop代码中会发现

  1. 很多字段类型是由oinone根据模型中的java类型自动推断,详见4.1.6中的【类型默认推断】。

  2. 大部分字段我只是简单加了@Field(displayName)注解,详见4.1.6中的【字段元数据详解】。

新增未涉及基础字段以及其他注解配置

  1. 为PetShop新增FLOAT、BOOLEAN、TEXT、HTML、YEAR、DATE、MONEY等字段

  2. 设置shopName字段为immutable=true

  3. 给MONEY类型字段,income配置@Field(priority = 1)

package pro.shushi.pamirs.demo.api.model;

import pro.shushi.pamirs.core.common.enmu.DataStatusEnum;
import pro.shushi.pamirs.demo.api.enumeration.PetShopOptionEnum;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Field;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Model;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enmu.DateFormatEnum;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enmu.DateTypeEnum;

import java.math.BigDecimal;
import java.sql.Time;
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java.util.List;

@Model.model(PetShop.MODEL_MODEL)
@Model(displayName = "宠物店铺",summary="宠物店铺",labelFields ={"shopName"} )
@Model.Code(sequence = "DATE_ORDERLY_SEQ",prefix = "P",size=6,step=1,initial = 10000,format = "yyyyMMdd")
public class PetShop extends AbstractDemoIdModel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MODEL_MODEL="demo.PetShop";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编码")
    private String code;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编码2")
    @Field.Sequence(sequence = "DATE_ORDERLY_SEQ",prefix = "C",size=6,step=1,initial = 10000,format = "yyyyMMdd")
    private String codeTwo;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名称",required = true,immutable=true)
    private String shopName;

    @Field(displayName = "开店时间",required = true)
    private Time openTime;

    @Field(displayName = "闭店时间",required = true)
    private Time closeTime;

    @Field.Enum
    @Field(displayName = "数据状态",defaultValue = "DRAFT",required = true,summary = "枚举可选项举例")
    private DataStatusEnum dataStatus;

    @Field(displayName = "店铺标志")
    private List<PetShopOptionEnum> options;

    @Field(displayName = "一年内新店")
    private Boolean oneYear;

    @Field.Float
    @Field(displayName = "店内员工平均年龄")
    private BigDecimal averageAge;

    @Field.Text
    @Field(displayName = "描述")
    private String description;

    @Field.Html
    @Field(displayName = "html描述")
    private String descHtml;

    @Field.Date(type = DateTypeEnum.DATE,format = DateFormatEnum.DATE)
    @Field(displayName = "店庆")
    private Date anniversary;

    @Field.Date(type = DateTypeEnum.YEAR,format = DateFormatEnum.YEAR)
    @Field(displayName = "开店年份")
    private Date publishYear;

    @Field.Money
    @Field(displayName = "收入",priority = 1)
    private BigDecimal income;

}

图3-3-8-2 基础字段以及其他注解配置

  1. 重启应用看效果

a. 在商店管理A菜单下,点击数据记录的【修改】操作进入编辑页面,发现以下几点

ⅰ. 【收入】字段排序靠前

ⅱ. 其他新增基础类型字段,前端提供默认组件展示

ⅲ. html描述控件的图片上传会报错,需要引入File模块,请详见6.1【文件与导入导出】一文

b.返回列表页查看数据,发现只有店铺名称的修改被忽略了,其他字段都赋值成功

3.3.8 字段类型之基础与复合图3-3-8-3 商店管理-编辑页

3.3.8 字段类型之基础与复合

图3-3-8-4 商店管理-列表页

Oinone社区 作者:史, 昂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oinone.top/oio4/9239.html

访问Oinone官网:https://www.oinone.top获取数式Oinone低代码应用平台体验

(0)
史, 昂的头像史, 昂数式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5月23日 am9:38
下一篇 2024年5月23日 am9:40

相关推荐

  • 3.4.3.3 SPI机制-扩展点

    扩展点结合拦截器的设计,oinone可以点、线、面一体化管理Function 扩展点用于扩展函数逻辑。扩展点类似于SPI机制(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一种服务发现机制。这一机制为函数逻辑的扩展提供了可能。 一、构建第一个扩展点 自定义扩展点(举例) 在我们日常开发中,随着对业务理解的深入,往往还在一些逻辑中会预留扩展点,以便日后应对不同需求时可以灵活替换某一小块逻辑。 在3.3.4【模型的继承】一文中的PetCatItemQueryService,是独立新增函数只作公共逻辑单元。现在我们给它的实现类增加一个扩展点。在PetCatItemQueryServiceImpl的queryPage方法中原本会先查询PetCatType列表,我们这里假设这个逻辑随着业务发展未来会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预先预留【查询萌猫类型扩展点】 Step1 新增扩展点定义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扩展点命名空间:在接口上用@Ext声明扩展点命名空间。会优先在本类查找@Ext,若为空则往接口向上做遍历查找,返回第一个查找到的@Ext.value注解值,使用该值再获取函数的命名空间;如果未找到,则返回扩展点全限定类名。所以我们这里扩展点命名空间为:pro.shushi.pamirs.demo.api.extpoint.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扩展点技术名称:先取@ExtPoint.name,若为空则取扩展点接口方法名。所以我们这里技术名为queryCatType package pro.shushi.pamirs.demo.api.extpoint; import pro.shushi.pamirs.demo.api.model.PetCatType;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Point; import java.util.List; @Ext public interface 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 @ExtPoint(displayName = "查询萌猫类型扩展点") List<PetCatType> queryCatType(); } 图3-4-3-11 新增扩展点定义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Step2 修改PetCatItemQueryServiceImpl(用Ext.run模式调用) 修改queryPage,增加扩展点的使用代码。扩展点的使用有两种方式 方法一,使用命名空间和扩展点名称调用Ext.run(namespace, fun, 参数); 方法二,使用函数式接口调用Ext.run(函数式接口, 参数); 我们这里用了第二种方式 用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的全限定类名作为扩展点的命名空间(namespace) 用queryCatType的方法名作为扩展点的技术名称(name) 根据namespace+name去找到匹配扩展点实现,并根据规则是否匹配,以及优先级唯一确定一个扩展点实现去执行逻辑 package pro.shushi.pamirs.demo.core.service; ……省略依赖包 @Model.model(PetCatItem.MODEL_MODEL) @Component public class PetCatItemAction extends DataStatusBehavior<PetCatItem> { @Override protected PetCatItem fetchData(PetCatItem data) { return data.queryById(); } @Action(displayName = "启用") public PetCatItem dataStatusEnable(PetCatItem data){ data = super.dataStatusEnable(data); data.updateById(); return data; } @Function.Advanced(displayName = "查询模型数据的默认过滤条件", type = FunctionTypeEnum.QUERY, managed = true) @Function(openLevel = {LOCAL}) public String queryFilters() { StringBuilder sqlWhereCondition = new StringBuilder(); // List<PetCatType> typeList = new PetCatType().queryList(); List<PetCatType> typeList = Ext.run(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queryCatType, new Object[]{}); if(!CollectionUtils.isEmpty(typeList)){ // sqlWhereCondition.append("type_id"); sqlWhereCondition.append(PStringUtils.fieldName2Column(LambdaUtil.fetchFieldName(PetCatItem::getTypeId))); sqlWhereCondition.append(StringUtils.SPACE).append(SqlConstants.IN).append(CharacterConstants.LEFT_BRACKET); for(PetCatType petCatType: typeList){ sqlWhereCondition.append(petCatType.getId()).append(CharacterConstants.SEPARATOR_COMMA); } sqlWhereCondition.deleteCharAt(sqlWhereCondition.lastIndexOf(CharacterConstants.SEPARATOR_COMMA)); sqlWhereCondition.append(StringUtils.SPACE).append(CharacterConstants.RIGHT_BRACKET); } return sqlWhereCondition.toString(); } ……省略其他函数 } 图3-4-3-12 修改PetCatItemQueryServiceImpl Step3 新增扩展点实现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One 扩展点命名空间要与扩展点定义一致,用@Ext(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class) @ExtPoint.Implement声明这是在@Ext声明的命名空间下,且技术名为queryCatType的扩展点实现 package pro.shushi.pamirs.demo.core.extpoint; import pro.shushi.pamirs.demo.api.extpoint.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import pro.shushi.pamirs.demo.api.model.PetCatType;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nnotation.ExtPoint; import pro.shushi.pamirs.meta.api.session.PamirsSession; import java.util.List; @Ext(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class) public class 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One implements 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 { @Override @ExtPoint.Implement(displayName = "查询萌猫类型扩展点的默认实现") public List<PetCatType> queryCatType() { PamirsSession.getMessageHub().info("走的是第一个扩展点"); List<PetCatType> typeList = new PetCatType().queryList(); return typeList; } } 图3-4-3-13 新增扩展点实现PetCatItemQueryCatTypeExtpointOne Step4…

    2024年5月23日
    73400
  • 3.5.7.8 自定义菜单栏

    在业务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对菜单栏的交互或UI做全新设计的需求,这个时候可以自定义菜单栏组件支持。 首先继承平台的CustomMenuWidget 组件,将自己vue文件设置到component处 import { NavMenu, SPI, ViewWidget } from '@kunlun/dependencies'; import Component from './CustomMenu.vue'; @SPI.ClassFactory( ViewWidget.Token({ // 这里的widget跟平台的组件一样,这样才能覆盖平台的组件 widget: 'nav-menu' }) ) export class CustomMenuWidget extends NavMenu { public initialize(props) { super.initialize(props); this.setComponent(Component); return this; } } vue文件中继承平台的props,编写自定义页面代码 export const NavMenuProps = { /** * 当前模块 */ module: { type: Object as PropType<IModule | null> }, /** * 树结构的菜单 */ menus: { type: Array as PropType<IResolvedMenu[]>, default: () => [] }, /** * 菜单类型,现在支持垂直、水平、和内嵌模式三种 */ mode: { type: String as PropType<'vertical' | 'horizontal' | 'inline'>, default: 'inline' }, /** * 菜单栏是否折叠收起 */ collapsed: { type: Boolean, default: false }, /** * 当前展开的 SubMenu 菜单项 key 数组 */ openKeys: { type: Array as PropType<string[]>, default: () => [] }, /** * 当前选中的菜单项 key 数组 */ selectKeys: { type: Array as PropType<string[]>, default: () => [] }, /** * 菜单搜索下拉选中菜单项 */ selectMenuBySearch: { type: Function as PropType<(menuName: String) => void> }, /** * 选中菜单项 */ selectMenu: { type: Function as PropType<(menuName: String) => Promise<void>> }, /** * SubMenu 展开/关闭的回调 */ openChange: { type: Function as PropType<(openKeys: string[]) => void> }, /**…

    2024年5月23日
    61700
  • 4.1.21 框架之分布式消息

    消息中间件是在分布式开发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模块间的解耦、异步处理、数据最终一致等场景。 一、介绍 oinone对开源的RocketMQ进行了封装,是平台提供的一种较为简单的使用方式,并非是对RocketMQ进行的功能扩展。同时也伴随着两个非常至关重要的目的: 适配不同企业对RocketMQ的不同版本选择,不至于改上层业务代码。目前已经适配RocketMQ的开源版本和阿里云版本。 下个版本会对API进行升级支持不同类型MQ,以适配不同企业对MQ的不同要求,应对一些企业客户已经对MQ进行技术选择 对协议头进行扩展:如多租户的封装,saas模式中为了共用MQ基础资源,需要在消息头中加入必要租户信息。 二、使用准备 demo工程默认已经依赖消息,这里只是做介绍无需大家额外操作,大家可以用maven依赖树命令查看引用关系。 依赖包 增加对pamirs-connectors-event的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pro.shushi.pamirs.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pamirs-connectors-event</artifactId> </dependency> 图4-1-21-1 分布式消息的依赖包 相关功能引入 增加模型、触发器都依赖MQ <!– 增强模型 –> <!– 增强模型 –> <dependency> <groupId>pro.shushi.pamirs.core</groupId> <artifactId>pamirs-channel</artifactId> </dependency> <!– 触发器 api –> <dependency> <groupId>pro.shushi.pamirs.core</groupId> <artifactId>pamirs-trigger-api</artifactId> </dependency> <!– 触发器 core –> <dependency> <groupId>pro.shushi.pamirs.core</groupId> <artifactId>pamirs-trigger-core</artifactId> </dependency> 图4-1-21-2 增加模型、触发器都依赖MQ yml配置文件参考 详见4.1.1【模块之yml文件结构详解】的“pamirs.event”部分。 三、使用说明 发送消息(NotifyProducer) 概述 NotifyProducer是Pamirs Event中所有生产者的基本API,它仅仅定义了消息发送的基本行为,例如生产者自身的属性,启动和停止,当前状态,以及消息发送方法。它本身并不决定消息如何发送,而是根据具体的实现确定其功能。 目前仅实现了RocketMQProducer,你可以使用下面介绍的方法轻松使用这些功能。 使用方法 Notify注解方式 使用示例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emoProducer { @Notify(topic = "test", tags = "model") public DemoModel sendModel() { return new DemoModel(); } @Notify(topic = "test", tags = "dto") public DemoDTO sendDTO() { return new DemoDTO(); } } 图4-1-21-3 Notify注解方式使用示例 解释说明 使用Component注解方式注册Spring Bean。 Notify注解指定topic和tags。 topic和tags对应NotifyEvent中的topic和tags。 RocketMQProducer方法调用 使用示例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ndRocketMQMessage { @Autowired private RocketMQProducer rocketMQProducer; /** * 发送普通消息 */ public void sendNormalMessage() { rocketMQProducer.send(new NotifyEvent("test", "model", new DemoModel())); rocketMQProducer.send(new NotifyEvent("test", "dto", new DemoDTO())); } /** * 发送有序消息 */ public void sendOrderlyMessage() { DemoModel data = new DemoModel(); data.setAge(10); rocketMQProducer.send(new NotifyEvent("test", "model", data) .setQueueSelector((queueSize, event) -> { DemoModel body = (DemoModel) event.getBody(); return body.getAge() % queueSize; })); } /** * 发送事务消息 */ public void sendTransactionMessage() { rocketMQProducer.send(new NotifyEvent("test", "model", new DemoModel()) .setIsTransaction(true) .setGroup("demoTransactionListener")); } } 图4-1-21-4 RocketMQProducer方法调用…

    2024年5月23日
    59200
  • 3.5.6.3 布局的配置

    布局是将页面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单元,按照上下中左右进行排列。 前沿 在前端领域中,布局可以分为三大块「Float、Flex、Grid 」,Float可以说的上是上古时期的布局了,如今市面还是很少见的,除了一些古老的网站。 目前,平台主要支持通过配置XML上面的cols和span来进行布局。平台也同样支持自由布局,合理的使用row、col、containers和container四个布局容器相关组件,将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的布局样式,换句话说,平台实现的自由布局功能是Flex和Grid的结合体。 这里主要是讲解Flex和Grid布局,以及目前新的模板布局实现的思路。 Flex布局 Flex布局采用的是一维布局,那么什么是一维布局呢,所谓的一维布局就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体积、面积,比如一条直线。它适合做局部布局,就像我们原来的顶部菜单、面包屑导航,以及现在的主视图字段配置。 图3-5-6-19 Flex布局示意 图3-5-6-20 Flex布局示意 图3-5-6-21 Flex布局示意 从上图可以看看出,Flex布局只能在X、Y轴进行转换,它无法对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同时处理,因为它没“面积”的概念。所以它最适合做局部布局。 优点 图3-5-6-22 Flex兼容性 Flex的兼容性,可以看得出来,目前主流的浏览器都支持该属性。所以Flex兼容性强,如果你想对局部做布局处理,Flex是最好选择。 缺陷 刚刚也提到了,用户想要的布局是千奇百怪的,如果他想要的布局在现有的功能中无法实现怎么办?让用户放弃?还是说服他使用现在的布局。 Grid布局 Grid布局系统采用的是二维布局,二维布局有四个方向:上、下、左、右,它只有面积没有体积,比如一张纸、网格。 Grid布局 <div id="grid-container-one"> <div class="one-1">Grid Item 1</div> <div>Grid Item 2</div> <div>Grid Item 3</div> <div>Grid Item 4</div> <div>Grid Item 5</div> <div class="one-6">Grid Item 6</div> </div> <div id="grid-container-two"> <div class="tow-1">Grid Item 1</div> <div class="tow-2">Grid Item 2</div> <div>Grid Item 3</div> <div>Grid Item 4</div> <div>Grid Item 5</div> <div>Grid Item 6</div> </div> <div id="grid-container-three"> <div>Grid Item 1</div> <div>Grid Item 2</div> <div class="grid">Grid Item 3</div> <div class="grid-column">Grid Item 4</div> <div>Grid Item 5</div> <div>Grid Item 6</div> <div>Grid Item 7</div> <div class="grid-column">Grid Item 8</div> </div> HTML CSSResult Skip Results Iframe EDIT ON * {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 margin: 0; line-height: 1.5;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 #grid-container-one{ background-color: black;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3, 1fr); grid-template-rows: repeat(2, 50px); gap: 10px; border: solid black 2px; margin-bottom: 20px; color: salmon; } #grid-container-one div { border: solid white 2px; padding: 10px; } #grid-container-one .one-1 { grid-area: span 1/span 3; text-aligin: center } #grid-container-one .one-6 { grid-column: 3 /4; } #grid-container-two{ background-color: CADETBLUE;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15% repeat(2, 1fr);…

    2024年5月23日
    63200
  • 1.4 Oinone对软件特性的思考

    我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上《浅谈企业IT架构的十年困局》一文中写了“企业或者软件公司在工程领域都关注哪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应与具体研发人员的个体能力无关”的相关内容。收到很多业内人士的留言,也引起了很多同行的共鸣,所以今天在这里也打算针对这个话题,跟大家再做个深入的探讨。 一、首先为什么强调要跟研发个体能力无关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木工,齐桓公召其入宫打造物件。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看书,轮扁在堂下用椎、凿等工具做车轮。 齐桓公看书看到得意处,不由得读出声来。轮扁听到读书声,想了想,放下手里的工具,走上堂来,在齐桓公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恭恭敬敬地说:“请恕臣斗胆问一下,君王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没想到这个老木匠会走上堂来,倒有点意外。不过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倒也不去斥责他,就回答说:“寡人读的是圣人写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看起来,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勃然大怒,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怎么敢议论?你说,这书上怎么会是古人的糟粕?说出道理便罢,说不出道理便难逃一死!” 轮扁不慌不忙地说:“臣是根据臣所从事的活计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砍削轮子,榫头做得宽了则松滑而不牢固,做得太紧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臣制作的榫头松紧适宜,是因为心里怎样想的手便怎样去做。然而尽管所需要的分寸度数心里都明白,要把它用言辞表达出来却实在不可能,全靠自己手与心的配合。所以,臣无法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儿子,臣的儿子也无法从臣这里学到其中的奥秘。因此,臣如今七十多岁了,还只好亲手去干制作轮子的活。这样看来,古人之道的精华都已随着古人死去而无法传世,那么君王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吗?”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故事——轮扁斫轮,出自《庄子·天道》。庄子通过轮扁的言论,深刻地揭示了高妙之技的难以言传。 而当我们转换视角,在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无论是软件公司还是甲方IT团队,核心上是应用级开发需求,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业务场景理解、需求把控以及业务系统实现上。但往往在一个项目进入研发之前,会花很大力气在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栈选型、通用能力对接、扩展点设计这些跟业务场景无关的技术事项上,且需要高级别的架构师来主导。大部分情况下,架构师会选开源框架来实现,慢慢沉淀为企业的研发标准体系,所以底层架构的能力往往依赖架构师个人能力。不禁发现他们与轮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架构师所积累的个人经验和技术能力,往往难以通过简单的手把手教学、技术评审会完全传递给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即使有所传授,其效率也可能仅达到50%,并且随着团队成员数量的增加,这种效率还可能持续递减。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技术手段,将架构师的经验和能力固化下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技术产品。这样,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技术,达到至少70%的传递效率,从而确保团队整体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这也正是开篇所强调的,企业或软件公司在工程领域所关注的特征,应当与具体研发人员的个体能力相剥离,而更多地依赖于标准化、系统化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团队整体的高效运作。 二、软件公司在工程化领域都关注哪些特征 接下来,我将从技术角度深入剖析设计初衷和技术实现原理,以展现技术公司应当“被标准化的特征”究竟长什么样。 先做个名称解释,下文中涉及“标品”、“升级”、“扩展逻辑”,这是站在软件公司角度出发描述的,如果是企业内部可以把标品理解为特定业务应用平台,升级则是业务应用平台的正常规划迭代,扩展逻辑理解为脱离平台发展的临时性需求。 1. 可逆计算 可逆计算,在应用上的特征图 场景:调查发现企业研发至少有40%的精力在跟各条业务线的团队在评审项目需求,判断需求是否合理。而且业务线对需求完善时间要求紧,每天盯着研发进度,经常问“这个需求什么时候支持,我们等着用”。导致产研部门的研发抱怨产品节奏乱,无法按照自身节奏进行迭代,被项目推着走,没有时间思考,人手不足,加班多,工作压力大…… 价值:该特性很好的规避了研发因为时间紧迫,写的一些临时代码腐蚀核心业务系统。它需要做到不论从数据模型、业务逻辑、交互展示都能有扩展能力,并且这些扩展能力与个体研发无关才行。它同时所描述的也是一个具备差量计算能力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允许用户通过添加或移除扩展包来定制标准应用,同时保持应用的可逆性和独立性。这种架构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使得应用的定制和恢复变得简单而高效。 技术原理:它所描述的是一个基于元数据驱动和差量计算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允许用户通过添加或移除扩展包来定制标准应用,同时保持应用的可逆性和独立性。这种架构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元数据来驱动应用的构建和变更,使得应用的定制和恢复变得简单而高效 在这种架构中,元数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属性、关系等信息。在软件应用中,元数据可以用来描述应用的组件、功能、配置等信息。通过元数据驱动应用可以根据元数据的描述来动态地构建和配置自身的功能和结构 差量计算则是实现应用可逆性的关键。当添加或移除扩展包时,系统会根据扩展包中的元数据与标准应用的元数据进行差量计算,确定需要添加或移除的功能和组件。这种差量计算可以确保在添加扩展包后,应用能够保持原有的功能和稳定性,同时新增扩展包带来的新功能,而在去除扩展包时,应用能够恢复到原始的标准状态,不会留下任何冗余或冲突的代码和配置。 为了实现这种架构模式,元数据注册表和分布式部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元数据注册表需要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元数据信息,并且提供高效的查询和更新机制。分布式部署能力则能够确保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能够快速地响应扩展包的添加和移除操作,即差量(扩展包》可独立存在又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这种基于元数据驱动和差量计算的软件架构模式为应用的定制和恢复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应用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定制和扩展。同时,它也提高了应用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2. 协同演进 协同演进,在应用上的特征图 场景:它所描述的场景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升级过程,其中涉及了标准应用的升级以及用户个性化扩展的保留。通过面向对象的方式扩展标准应用的功能,可以在升级过程中保持用户自定义逻辑的完整性,并同时集成新版本中的新特性。 价值:很多号称产品型的软件公司,在交付客户项目的时候,都是从标品复制一个分支,然后客户个性化直接在这个分支上改。这种模式会带来两个问题: 是当客户数量变大,每个客户的版本都不一致,维护成本很高; 是当标品升级带来的新特性无法复制给客户,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甚至流失。协同演进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原理:它需要在第一个差量计算的特性基础上才能得以完成,同时在这种升级能力中,元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是关键所在。元数据驱动确保了应用能够理解和处理不同版本之间的变化,包括功能的增删改以及结构的调整。模型驱动则提供了描述和管理应用结构、组件和行为的能力,它不仅能够描述模型间的关系,还能够支持面向对象的特性,如继承、重写和重载等。 具体来说,当标准应用从V1升级到V2时,元数据驱动机制会首先识别和分析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对于用户应用1中已经扩展的A功能,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方式进行扩展,因此在升级过程中,A+逻辑作为A功能的重写或重载版本会被保留下来。同时,V2版本中新增的B功能也会被集成到用户应用1中,因为它是作为标准应用的新特性而存在的。 这种升级能力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元数据注册表和模型管理能力。元数据注册表需要能够存储和管理不同版本应用的元数据信息,包括功能、组件、结构等。模型管理能力则需要能够解析和应用这些元数据,以生成正确的应用结构和行为。同时,还需要一套高效的升级机制来确保升级过程的平滑和可靠。 总的来说,通过元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结合,可以实现标准应用的平滑升级,同时保留用户个性化扩展的完整性。这种能力对于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3. 公民研发和专业研发共同参与 专业研发与公民研发共同参与,在应用上的特征图 场景:它所描述是在应用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专业研发专注在标品的长期规划与迭代,当出现临时性的需求或者应急性的辅助场景则由非专业人士进行即公民研发方式进行。这种模式下,专业研发可以按照规划有节奏的迭代产品,做更高级的事情,不至于忙于应对临时性的事务没有深度思考,更加避免了因为临时代码堆积导致产品从内部腐化。同时利用独立的扩展逻辑包和无代码方式解决了业务的紧迫感,毕竟业务需求的合理性是很难争论出高低的。它在前两个特性基础上让研发效能进一步得到释放。 价值:它的本质是,在专业研发在以低代码的方式下实现应用,并通过无代码的方式,快速扩展逻辑功能和创建辅助性应用。整个过程无缝衔接,我们给他取个名字专业名称叫:“低无一体”。它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专业和非专业的研发人员都能参与到应用扩展和定制中来。此外,它还提高了业务响应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技术原理:它的核心要求就是元数据在线,元数据在线能力是指能够实时地、在线地管理和操作元数据,这种能力为企业或组织带来了诸多优势。通过无 代码的方式,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应用的个性化扩展,以应对各种应急性需求,从而显著提升业务的响应能力。此外,元数据在线管理还确保核心应用、核心应用扩展以及辅助应用都是基于一套统一的技术体系构建的,这为不同角色的用户(包括专业和非专业的研发人员)提供了多样化的参与方式。同时,元数据在线管理需要符合开闭原则,这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使得新的功能或需求可以通过添加新的元数据或配置来实现,而非修改现有系统。 这种低代码开发与无代码一体化的优势在于,它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得专业和非专业的研发人员都能参与到应用扩展和定制中来。此外,它还提高了业务响应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总之,从用户应用到业务实施的过程通过元数据在线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低代码开发与无代码一体化的优势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易于维护,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4. 基于平台级别的AOP能力出现反向集成 反向集成,在应用上的特征图 场景:平台级别的AOP(面向切面编程)能力允许开发者在应用程序的特定点“切入”额外的逻辑,而无需修改原有的业务代码。这种能力特别适用于横向追加平台逻辑,即在多个不同服务或功能点插入通用的处理逻辑,如日志记录、权限检查、审计、多租户、多语言等。过往在微服务架构中,这些能力都需要业务系统各自主动去对接,有了平台级别的AOP能力,则这些通用能力可以反向为所有业务系统增加特性能力,无需业务系统研发感知。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反向集成”,能让业务研发更加专注在业务研发本身,不需要关心与业务无关的通用功能上。 价值:AOP的核心思想是将这些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使得业务代码更加清晰和专注于其核心功能。在平台级别的AOP中,标准化协议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平台具备统一的入口和扩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开发者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添加新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的行为。这种能力对于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变化、减少维护成本和提高代码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 技术原理:标准化协议确保了不同组件之间的通信与语义是统一的,从而使得AOP能够更容易地实施。例如: a前后端通信要标准协议(与端无关): 这意味着无论前端是使用Web、移动应用还是其他类型的客户端,后端服务都应该能够以一种标准的方式与之通信。 bORM层要有标准协议(与数据库无关): 对象关系映射 (ORM)层应该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这样无论底层使用哪种数据库(如MySQL、PostgreSQL、Oracle等),上层的业务逻辑都不需要改变。 cRPC需要标准协议(与Dubbo和Spring Cloud无关): 远程过程调用 (RPC)应该遵循一种标准协议,以便不同的服务可以无缝地进行通信,而不受特定框架 (如Dubbo、Spring Cloud等)的限制。 d所有逻辑调用统一fun调用: 这意味着平台上的所有功能调用都应该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点(如一个函数或方法)进行,这样AOP就可以在这个入口点切入额外的逻辑。 总的来说,平台级别的AOP能力通过标准化协议和统一的调用入口,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和扩展平台的逻辑功能。 5. 应用研发与部署无关 应用研发与部署无关,在应用上的特征图 场景:现在研发在选择部署方式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分布式部署,或者你的客户招标需求里就写着“微服务”,构建一个微服务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构建的复杂度远远超过单体系统,开发人员需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去掌握更多的架构知识和框架知识。服务与服务之间通过HTTP协议或者消息传递机制通信,开发者需要选出最佳的通信机制,并解决网络服务较差时带来的风险。另外服务与服务之间相互依赖,如果修改某一个服务,会对另一个服务产生影响,如果掌控不好。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由于服务的依赖性,测试也会变得很复杂,比如修改一个比较基础的服务,可能需要重启所有的服务才能完成测试。前段时间有篇很火的文章,《从微服务转为单体架构、成本降低 90%!》,无论是选择何种部署方式,我认为这都应该跟应用研发无关。 价值:应用研发与部署无关的理念确实为现代软件架构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它使得研发团队能够专注于业务逻辑和功能实现,而无需担心具体的部署细节。这种分离带来了灵活性、效率以及成本效益的多重提升。应该采用一种同时支持分布式和单体部署、且可以自由切换的架构,我们称之为可分可合。 首先,可分可合的能力使得系统能够灵活应对业务量的变化。在业务量小的时候,可以采用单体部署的方式,简化部署流程,降低初期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系统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分布式部署,通过拆分微服务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扩展性。这种灵活性确保了系统既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又能兼顾当下的成本效益。 其次,应用级别扩容的能力使得系统性能不再受限。通过增加微服务实例或调整资源配置,系统可以按需进行扩容,从而确保在业务高峰期或突发流量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这种按需扩容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降低了运维成本。 技术原理:核心在于逻辑调用的统一执行和智能判断。通过如funEngine这一统一调用引擎,系统能够智能地选择最适合当前业务场景和性能需求的fun调用方式。无论是同步调用、异步调用还是基于消息队列的调用方式,funEngine都能进行智能决策,确保调用的高效性和可靠性。这种统一调用的方式简化了开发过程,降低了开发难度,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此外如果作为低代码或者其他研发平台来说。被集成特性也是实现该特性的关键所在。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使得其他系统或应用能够轻松地与其进行集成。这种平台框架化的特性能够作为一个统一的、可扩展的框架来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行。 综上所述,具备可分可合的能力、应用级别扩容以及逻辑调用的统一执行和被集成特性,共同构成了应用研发与部署无关这一核心特性。该特性使得软件系统能够灵活地应对业务变化,实现高效、可扩展和可维护的运行,从而满足客户的长期发展需求并兼顾当下的成本效益。

    2024年5月23日
    68010

Leave a Reply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