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框架之网络请求-拦截器

在整个http的链路中,异常错误对前端来说尤为重要,他作用在很多不同的场景,通用的比如500, 502等; 一个好的软件通常需要在不同的错误场景中做不同的事情。当用户cookie失效时,希望能自动跳转到登录页;当用户权限发生变更时,希望能跳转到一个友好的提示页;那么如何满足这些个性化的诉求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oinone前端网络请求-拦截器。

一、入口

在src目录下main.ts中可以看到VueOioProvider,这是系统功能提供者的注册入口

image.png

图4-2-6-1 VueOioProvider

import interceptor from './middleware/network-interceptor';
VueOioProvider(
  {
    http: {
      callback: interceptor
    }
  },
  []
);

图4-2-6-2 拦截器的申明入口

二、middleware

在项目初始化时使用CLI构建初始化前端工程,在src/middleware有拦截器的默认实现:

image.png

图4-2-6-3 在src/middleware有拦截器的默认实现

三、interceptor

interceptor在请求返回后触发,interceptor有两个回调函数,error和next

error参数

  • graphQLErrors 处理业务异常

  • networkError 处理网络异常

next

  • extensions 后端返回扩展参数
const interceptor: RequestHandler = (operation, forward) => {
  return forward(operation).subscribe({
    error: ({ graphQLErrors, networkError }) => {
            console.log(graphQLErrors, networkError);
      // 默认实现 => interceptor error 
    },
    next: ({ extensions }) => {
            console.log(extensions);
      // 默认实现 => interceptor next 
    },
  });
};

图4-2-6-4 后端返回扩展参数

四、interceptor error

// 定义错误提示等级
const DEFAULT_MESSAGE_LEVEL = ILevel.ERROR;
// 错误提示等级 对应提示的报错
const MESSAGE_LEVEL_MAP = {
  [ILevel.ERROR]: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DEBUG]: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DEBUG]
};
// 错误提示通用函数
const notificationMsg = (type: string = 'error', tip: string = '错误', desc: string = '') => {
  notification[type]({
    message: tip,
    description: desc
  });
};
// 根据错误等级 返回错误提示和类型
const getMsgInfoByLevel = (level: ILevel) => {
  let notificationType = 'info';
  let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info');
  switch (level) {
    case ILevel.DEBUG:
      notificationType = 'info';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debug');
      break;
    case ILevel.INFO:
      notificationType = 'info';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info');
      break;
    case ILevel.SUCCESS:
      notificationType = 'success';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success');
      break;
    case ILevel.WARN:
      notificationType = 'warning';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warning');
      break;
  }
  return {
    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
};

error: ({ graphQLErrors, networkError }) => {
      if (graphQLErrors) {
        graphQLErrors.forEach(async ({ message, locations, path, extensions }) => {
          let { errorCode, errorMessage, messages } = extensions || {};
          // FIXME: extensions.errorCode
          if (errorCode == null) {
            const codeArr = /code: (\d+),/.exec(message);
            if (codeArr) {
              errorCode = Number(codeArr[1]);
            }
          }
          if (errorMessage == null) {
            const messageArr = /msg: (.*),/.exec(message);
            if (messageArr) {
              errorMessage = messageArr[1];
            }
          }
          // 错误通用提示
          if (messages && messages.length) {
            messages.forEach((m) => {
              notificationMsg('error',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m.message || '');
            });
          } else {
            notificationMsg('error',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errorMessage || message);
          }
            // 提示扩展信息 根据错误等级来提示对应级别的报错
          const extMessage = getValue(response, 'extensions.messages');
          if (extMessage && extMessage.length) {
            const messageLevelArr = MESSAGE_LEVEL_MAP[DEFAULT_MESSAGE_LEVEL];
            extMessage.forEach((m) => {
              if (messageLevelArr.includes(m.level)) {
                const { 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 = getMsgInfoByLevel(m.level);
                notificationMsg(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m.message || '');
              }
            });
          }

          // 消息模块的用户未登录错误码
          const MAIL_USER_NOT_LOGIN = 20080002;
          // 基础模块的用户未登录错误码
          const BASE_USER_NOT_LOGIN_ERROR = 11500001;
          if (
            [MAIL_USER_NOT_LOGIN, BASE_USER_NOT_LOGIN_ERROR].includes(Number(errorCode)) &&
            location.pathname !== '/auth/login'
          ) {
            const redirect_url = location.pathname;
            location.href = `/login?redirect_url=${redirect_url}`;
          }
          /**
           * 应用配置异常跳转至通用的教程页面
           */
          // 模块参数配置未完成
          const BASE_SYSTEM_CONFIG_IS_NOT_COMPLETED_ERROR = 11500004;
          if ([BASE_SYSTEM_CONFIG_IS_NOT_COMPLETED_ERROR].includes(Number(errorCode))) {
            const action = getValue(response, 'extensions.extra.action');
            if (action) {
              Action.registerAction(action.model, action);
              const searchParams: string[] = [];
              searchParams.push(`module=${action.module}`);
              searchParams.push(`model=${action.model}`);
              searchParams.push(`viewType=${action.viewType}`);
              searchParams.push(`actionId=${action.id}`);
              const href = `${origin}/page;${searchParams.join(';')}`;
              location.href = href;
            }
          }
        });
      }
      if (networkError) {
        const { name, result } = networkError;
        const errMsg = (result && result.message) || `${networkError}`;
        if (name && result && result.message)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description: `[${name}]: ${errMsg}`,
          });
        }
      }
    }

图4-2-6-5 interceptor error

四、interceptor next

next: ({ extensions }) => {
  if (extensions) {
    const messages = extensions.messages as {
      level: 'SUCCESS';
      message: string;
    }[];
    if (messages)
      messages.forEach((msg) => {
        notification.success({
          message: '操作成功',
          description: msg.message,
        });
      });
  }
}

图4-2-6-6 interceptor next

六、完整代码

import { NextLink, Operation } from 'apollo-link';
import { notification } from 'ant-design-vue';
import getValue from 'lodash/get';
import { Action, ILevel, translate } from '@kunlun/dependencies';

interface RequestHandler {
  (operation: Operation, forward: NextLink): Promise<any> | any;
}

const DEFAULT_MESSAGE_LEVEL = ILevel.ERROR;
const MESSAGE_LEVEL_MAP = {
  [ILevel.ERROR]: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DEBUG]: [ILevel.ERROR, ILevel.WARN, ILevel.INFO, ILevel.SUCCESS, ILevel.DEBUG]
};

const notificationMsg = (type: string = 'error', tip: string = '错误', desc: string = '') => {
  notification[type]({
    message: tip,
    description: desc
  });
};

const getMsgInfoByLevel = (level: ILevel) => {
  let notificationType = 'info';
  let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info');
  switch (level) {
    case ILevel.DEBUG:
      notificationType = 'info';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debug');
      break;
    case ILevel.INFO:
      notificationType = 'info';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info');
      break;
    case ILevel.SUCCESS:
      notificationType = 'success';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success');
      break;
    case ILevel.WARN:
      notificationType = 'warning';
      notificationText = translate('kunlun.common.warning');
      break;
  }
  return {
    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
};

const interceptor: RequestHandler = (operation, forward) => {
  return forward(operation).subscribe({
    error: ({ graphQLErrors, networkError, response }) => {
      if (graphQLErrors) {
        graphQLErrors.forEach(async ({ message, locations, path, extensions }) => {
          let { errorCode, errorMessage, messages } = extensions || {};
          // FIXME: extensions.errorCode
          if (errorCode == null) {
            const codeArr = /code: (\d+),/.exec(message);
            if (codeArr) {
              errorCode = Number(codeArr[1]);
            }
          }
          if (errorMessage == null) {
            const messageArr = /msg: (.*),/.exec(message);
            if (messageArr) {
              errorMessage = messageArr[1];
            }
          }
          if (messages && messages.length) {
            messages.forEach((m) => {
              notificationMsg('error',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 '', m.message || '');
            });
          } else {
            notificationMsg('error',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 '', errorMessage || message);
          }

          const extMessage = getValue(response, 'extensions.messages');
          if (extMessage && extMessage.length) {
            const messageLevelArr = MESSAGE_LEVEL_MAP[DEFAULT_MESSAGE_LEVEL];
            extMessage.forEach((m) => {
              if (messageLevelArr.includes(m.level)) {
                const { 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 = getMsgInfoByLevel(m.level);
                notificationMsg(notificationType, notificationText, m.message || '');
              }
            });
          }
          console.log(extMessage);

          // 消息模块的用户未登录错误码
          const MAIL_USER_NOT_LOGIN = 20080002;
          // 基础模块的用户未登录错误码
          const BASE_USER_NOT_LOGIN_ERROR = 11500001;
          if (
            [MAIL_USER_NOT_LOGIN, BASE_USER_NOT_LOGIN_ERROR].includes(Number(errorCode)) &&
            location.pathname !== '/auth/login'
          ) {
            const redirect_url = location.pathname;
            location.href = `/login?redirect_url=${redirect_url}`;
          }
          /**
           * 应用配置异常跳转至通用的教程页面
           */
          // 模块参数配置未完成
          const BASE_SYSTEM_CONFIG_IS_NOT_COMPLETED_ERROR = 11500004;
          if ([BASE_SYSTEM_CONFIG_IS_NOT_COMPLETED_ERROR].includes(Number(errorCode))) {
            const action = getValue(response, 'extensions.extra.action');
            if (action) {
              Action.registerAction(action.model, action);
              const searchParams: string[] = [];
              searchParams.push(`module=${action.module}`);
              searchParams.push(`model=${action.model}`);
              searchParams.push(`viewType=${action.viewType}`);
              searchParams.push(`actionId=${action.id}`);
              const href = `${origin}/page;${searchParams.join(';')}`;
              location.href = href;
            }
          }
        });
      }
      if (networkError) {
        const { name, result } = networkError;
        const errMsg = (result && result.message) || `${networkError}`;
        if (name && result && result.message) {
          notification.error({
            message: translate('kunlun.common.error') || '',
            description: `[${name}]: ${errMsg}`
          });
        }
      }
    }
  });
};

export default interceptor;

图4-2-6-7 完整代码

Oinone社区 作者:史, 昂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oc.oinone.top/oio4/9307.html

访问Oinone官网:https://www.oinone.top获取数式Oinone低代码应用平台体验

(0)
史, 昂的头像史, 昂数式管理员
上一篇 2024年5月23日 am8:31
下一篇 2024年5月23日 am8:33

相关推荐

  • 3.1 环境搭建

    一、基础环境说明 内容 是否必须 说明 后端基础环境 JDK1.8 必须 java的基础运行环境, 要求高于1.8_221以上,低于这个版本需要覆盖jce (原因:https://www.cnblogs.com/jinloooong/p/10619353.html) Mysql 必须 8.0.26 版本以上需要注意点:修改:my.cnf (macOS ) / my.ini (windows)时区、大小写敏感设置lower_case_table_names = 2default-time-zone = ‘+08:00’ Idea 必须 需要注意点:1.禁用Lombok插件2.java Compiler 增加 -parameters(不然java反射获取方法入参名会变成arg*) 指令3.安装oinone插件 DB GUI 非必须 Datagrip、MySQLWorkbench、DBEaver 选其一 Insomnia 非必须 GraphQL测试工具 Git 必须 2.2.0以上 Maven 必须 3.6.3需要注意点:1配置mvn的settings文件下载地址见oinone开源社区群公告,也可以联系oinone合作伙伴或服务人员2把settings.xml拷贝一份到maven安装目录conf目录下 RocketMQ 必须 4.7.1以上 Redis 必须 5.0.2以上 Zookeeper 必须 3.5.8以上 前端基础环境 nvm 非必须 方便node的版本管理 nodejs 必须 版本要求为12.12.0注意事项:1.npm的源配置为http://nexus.shushi.pro/repository/kunlun/2.源的用户名、密码见oinone开源社区群公告,也可以联系oinone合作伙伴或服务人员 vue-cli 必须 vue脚手架工具 表3-1-1基础环境说明 其他:canal和Es的环境搭建见具体学习章节 二、基础知识准备 前端必备知识 vue3、typescript、graphql 后端必备知识 SpringBoot、MybatisPlus 表3-1-2基础知识准备 三、下载快速安装包 Mac版 Windows版 四、学习安装 推荐,虽然慢点对环境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自身能力提升和日后排查问题都有好处。 mac见:3.1.1【环境准备(Mac版)】一文 windows见:3.1.2【环境准备(Windows版)】一文

    Oinone 7天入门到精通 2024年5月23日
    1.8K00
  • 流程

    1. 流程介绍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各种各样的流程,例如业务开展中的产品研发流程、产品制作流程、订单发货流程等,也有管控分险的费用报销流程、员工请假审批流程、项目立项流程等。流程设计器可以帮助公司实现流程的数字化,规范流程操作,减少人工操作并留存痕迹,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流程的组成 流程设计器主要包含基本操作和流程设计两个部分。前者包含了流程的新增、删除、复制、停用/启用、编辑、搜索。后者包含单一流程的基础信息修改、流程设计、参数配置、保存、发布。 2.1 流程的基本操作 流程页面有两种显示方式,默认为平铺显示的模式,可以点击切换为列表详情显示的模式。 2.1.1 新增 平铺显示和列表详情模式下点击左上角的创建按钮即可新增一个流程,点击后进入流程设计页面,流程名默认为“未命名流程”,可自行修改。 2.1.2 删除 遇到流程创建有误,没有使用过且将来也不会使用该流程,可以删除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删除流程的前提是该流程已停用,并且该流程从未执行过。 2.1.3 复制 遇到流程节点动作相似度较高的情况可以使用复制流程的功能,点击按钮后生成一个“原流程名-复制”的流程,并且进入新流程的流程设计界面。 2.1.4 停用/启用 流程需要更新或暂时不用时可以使用停用功能。流程停用后将不会执行流程中的动作,正在执行中的流程不受停用影响,会正常执行直到流程结束。 点击启用按钮,流程恢复启用状态,可正常触发。 2.1.5 编辑 点击编辑进入该流程的设计页面。 2.1.6 搜索 页面最上方的是搜索区,可以按照流程名称、触发方式、启用状态、更新状态进行筛选搜素,点击重置按钮修改搜索条件。

    2024年1月20日
    95500
  • 组件属性

    1. 通用属性 介绍组件和其属性之前,先介绍一些大部分组件通用支持的一些基础属性。 1.2 标题 标题是字段在当前页面的展示名称,标题默认为字段名称,可以修改。 1.2 占位提示 在未填写内容时,输入框或选择框内的浅色提示文字,仅用于提示,不会影响字段的值。 1.3 描述说明 一个字段的描述信息,通常用于说明当前字段的范围、注意事项等。描述说明大部分在组件的下方显示,特殊的是,分组的描述说明在标题的左侧。 1.4 默认值 创建数据时,有些字段大概率都是相同值,可设置默认值,减少添加人员的操作步骤,提高录入数据效率。 1.5 只读 设为只读时,字段可见,但不可编辑。 除了只读和非只读的对立选项,也可以设置条件只读,在设置的条件下才只读,条件不符合则非只读。 1.6 禁用 设为禁用时,字段可见,但不可编辑。 除了禁用和非禁用的对立选项,也可以设置条件禁用,在设置的条件下才禁用,条件不符合则非禁用。 1.7 隐藏 设为隐藏时,字段不可见,也不可编辑。但是在页面设计时,隐藏的组件也会展示,效果如下图。 除了隐藏和非隐藏的对立选项,也可以设置条件隐藏,在设置的条件下才隐藏,条件不符合则非隐藏。 1.8 必填 控制字段在当前页面是否必填,若设置为必填则在标题前会有红色的*作为标识。除了必填和非必填的对立选项,也可以设置条件必填,在设置的条件下才必填,条件不符合则非必填。 1.9 标题排列方式 字段的标题可以自定义横向排列还是纵向排列。每个字段组件都支持设置,设置后之间互不影响。除了组件支持自定义,表单、分组、选项卡也可以设置排列方式,对于这种布局容器类组件,设置后会将其容器内的所有组件的标题排列方式都改为所设置的值。 1.10 宽度 定义在页面中的宽度:占整行的比例,一般可选项有1/4、1/3、1/2、2/3、3/4、1。 其中1/2表示占当前行的一半;1表示占当前行一整行;以此类推。部分组件特殊,如富文本仅支持宽度为1,即占一整行。 2. 分组 分组是一个布局类组件,类似一个容器,可以把业务含义相近的内容放在这个分组容器内。 2.1 属性 2.1.1 标题 分组可以定义一个标题名称,标题显示在分组左上角,可以不设置标题。 2.1.2 描述说明 分组的描述说明显示在分组标题右侧。 2.1.3 标题排列方式 分组中的标题排列方式属性并不是控制分组的标题,而是控制分组内组件的标题。设置后对分组内的所有组件生效。 3. 选项卡 选项卡是一个布局类组件,类似一个容器,每个选项卡可以添加多个选项页,可以把业务含义相近的内容放在选项卡的选项页容器内。 3.1 选项卡属性 3.1.1 选项页排列方式 选中选项卡,可选择选项卡中的选项页排列方式:水平排列、竖直排列。默认是水平排列,效果如下图。 3.1.2 标题排列方式 选项卡中的标题排列方式控制选项卡内组件的标题。设置后对选项卡内的所有组件生效。 3.2 选项页属性 3.2.1 标题 选中选项页,显示选项页的属性设置,选项卡中的每个选项页支持设置标题。 3.2.2 标题排列方式 选项页中的标题排列方式控制选项页内组件的标题。设置后对选项页内的所有组件生效。同一个选项卡,不同选项页之间的标题排列方式可以不同。 4. 单行文本 单行文本输入框,常用于记录名称、身份证号或其他普通的文字内容。 4.1 创建字段 单行文本仅支持创建「文本」业务类型的字段,填写规则、内容和模型设计器端创建字段一致。 4.2 表单属性 4.2.1 通用属性 在表单中,单行文本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属性:标题、占位提示、描述说明、默认值、只读、隐藏、禁用、必填、标题排列方式、宽度。 4.2.2 文本类型 文本类型选项为文本或密码。若设置为文本,输入时内容是可见的;若设置为密码,输入时是不可见的密码形态,如下图: 4.2.3 最小/大长度 设置输入框输入内容的长度,输入框会根据设置的值进行校验。 最大长度默认为创建字段时填写的长度,且设置的最大长度不可以大于字段的长度 最小长度默认为空,为空则为不限制最小长度 4.2.4 输入格式 设置输入格式为网址或者身份证时,会进行格式的校验 无:默认为无,不会校验内容 网址:进行网址校验 身份证:进行身份证号校验,设置后,需要输入正确的身份证号 4.2.5 显示计数器 当需要用户关注输入内容长度时,可以开启显示计数器,在输入时会实时显示当前内容的长度。 4.2.6 显示清除按钮 若开启了清除按钮,则在输入框有内容时,点击清除按钮一键清除已有内容 5. 多行文本 多行文本输入框,常用于记录字数较多的文字,如意见、复杂备注等。 5.1 创建字段 多行文本仅支持创建「多行文本」业务类型的字段,填写规则、内容和模型设计器端创建字段一致。 5.2 表单属性 5.2.1 通用属性 在表单中,单行文本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属性:标题、占位提示、描述说明、默认值、只读、隐藏、禁用、必填、标题排列方式、宽度。 5.2.2 最小/大长度 设置输入框输入内容的长度,输入框会根据设置的值进行校验。 -最大长度默认为创建字段时填写的长度,且设置的最大长度不可以大于字段的长度 -最小长度默认为空,为空则为不限制最小长度 5.2.3 显示计数器 当需要用户关注输入内容长度时,可以开启显示计数器,在输入时会实时显示当前内容的长度。 5.2.5 显示清除按钮 若开启了清除按钮,则在输入框有内容时,点击清除按钮一键清除已有内容 6. 整数 整数输入框,常用于输入整数的天数、数量等,如果会出现小数,请使用小数组件。 6.1 创建字段 整数仅支持创建「整数」业务类型的字段,填写规则、内容和模型设计器端创建字段一致。 6.2 表单属性 6.2.1 通用属性 在表单中,整数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属性:标题、占位提示、描述说明、默认值、只读、隐藏、禁用、必填、标题排列方式、宽度。 6.2.2 最小/大值 设置整数输入框输入内容的最值,输入框会根据设置的最值进行校验。 最大值可设置的范围根据字段填写的长度转换,如设置长度为3,则最大值最大不可以超过999 截图 6.2.3 显示千分位 数字过长时,不便于查看,可开启显示千分位。 7. 小数 小数输入框,常用于输入金额、单价等,会出现小数的数值。 7.1 创建字段 小数仅支持创建「浮点型」业务类型的字段,填写规则、内容和模型设计器端创建字段一致。 7.2 表单属性 7.2.1 通用属性 在表单中,小数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属性:标题、占位提示、描述说明、默认值、只读、隐藏、禁用、必填、标题排列方式、宽度。 7.2.2 最小/大值 设置小数输入框输入内容的最值,输入框会根据设置的最值进行校验。 最大值可设置的范围根据字段填写的长度转换,如设置长度为3,则最大值最大不可以超过999 7.2.3 保留小数位数 支持设置小数的保留位数,设置后在页面中输入内容时,将进行校验 可设置的保留小数位数不可大于该字段的精度,如字段精度为2,则组件属性中的小数位数最大只能为2; 7.2.4 显示千分位 数字过长时,不便于查看,可开启显示千分位。 8. 下拉单选 从多个选项中下拉选择一个数据,作为数据值。选项可以是关联模型的数据,也可以是数据字典或布尔型开关。 8.1 创建字段 下拉单选支持创建三种业务类型的字段,分别是:多对一、布尔型、数据字典。 多对一:创建字段时需要选择关联的模型,关联模型的数据将作为下拉选项; 布尔型:下拉选项默认只有是、否; 数据字典:创建字段时需要选择数据字典,其数据字典项将作为下拉选项 8.2 表单属性 8.2.1 通用属性 在表单中,下拉单选可以设置一些通用的属性:标题、占位提示、描述说明、只读、隐藏、禁用、必填、标题排列方式、宽度。 8.2.2 选项类型…

    2024年6月20日
    87800
  • 7.4 Oinone的低无一体

    基础介绍 前面我们学习了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进行快速开发,以及通过oinone的设计器进行零代码开发两种模式。当然低无一体不是简单地说两种模式还指:低无两种模式可以融合。 在做核心产品的时候以低代码开发为主,以无代码为辅助。见低代码开发的基础入门篇中设计器的结合一文 在做实施或临时性需求则是以无代码为主,以低代码为辅助 本文主要介绍第二种模式,它是www.oinone.top官网在SaaS模式下的专有特性。满足客户安装标品后通过设计器进行适应性修改后,但对于一些特殊场景还是需要通过代码进行完善或开发 在该模式下,我们提供了jar模式和代码托管两种模式,客户只要选择需要进行代码开发的模块,点击生产SDK,下载扩展工程模版,按Oinone低代码开发平台规范进行研发,后上传扩展工程即可。 操作手册 低无一体这个模块是连接无代码设计器的桥梁,可以为一个模块或应用设计低代码的逻辑,可以在界面设计器或流程设计器中使用低代码的逻辑。 1.选择模块 首先需要在下拉单选中选择需要低代码的模块或应用。 下拉选中只展示在「应用中心」中已安装的模块或应用,可前往「应用中心」安装后继续低代码操作。 选择模块中不展示系统的基础模块或应用,因为这些模块或应用无法自定义模型。 2.模块信息 模块信息展示的是选择模块的基础信息:模块名称、模块编码、模块作者、模块版本、包的前缀、工程模板下载地址,下载地址仅在上传jar包模式时候用到。 3.低无一体操作 低无一体支持了两种使用模式:上传jar包模式、源码托管模式。 上传控制工程或创建研发分支动作完成会生成一条数据,可以对单条数据进行部署、卸载、修改、删除。 3.1 上传jar包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需要做四步动作。 生成SDK,点击按钮之后,会把模块的当前模型状态打成一个SDK包,SDK最新生成时间更新。当模型变更但未生成SDK时,使用低无一体就会出错,请重新生成SDK并修改扩展工程。生成SDK通常需要1分钟左右,若第一次使用低无一体模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请耐心等待。 下载扩展工程模板,点击按钮之后,会将SDK包和工程模板生成一个下载链接,复制模块信息中的卸载地址打开即可下载。 技术人员在工程模板的基础上写低代码逻辑。 上传扩展工程,点击按钮展开弹窗,在弹窗中设置标签、备注,并将最终的jar包上传,完成上传之后表格中就会新增一条数据。 上传jar包模式下,模板工程中代码需要注意的点参考下图: 3.2 源码托管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需要做三步动作。 生成SDK,点击按钮之后,会把模块的当前模型状态打成一个SDK包,SDK最新生成时间更新。当模型变更但未生成SDK时,使用低无一体就会出错,请重新生成SDK并修改扩展工程。生成SDK通常需要1分钟左右,若第一次使用低无一体模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请耐心等待。 创建研发分支,点击按钮展开弹窗。首次创建时需要设置git账号名称、git账号邮箱来创建一个账号,另外在弹窗中设置分支名称、标签、备注,完成创建后表格中就会新增一条数据。 通过表格中的Gitlab地址,技术人员写低代码逻辑。 3.3 行内操作 部署:工程状态为未部署、部署失败、已卸载时展示行内的部署按钮,点击之后进行部署,工程状态变为部署中。部署过程大致需要5-10分钟,请耐心等待。部署完成之后,会生成一个新的模块:“原模块名称”扩展工程。 卸载:工程状态为已部署时展示行内的卸载按钮,点击之后会卸载这个已部署的工程,工程状态变为已卸载。同一模块只能有一个已部署的工程(与选择的模式无关),若需要使用新的工程请先卸载已部署的工程。 修改:行内操作修改按钮始终展示,只允许修改标签、备注。 删除:工程状态为未部署、部署失败、已卸载时展示行内的删除按钮,点击之后删除这一条工程记录。 3.4 部署效果 低无一体部署成功之后,可以进入对应模块的模型页面中使用提交动作来使用低代码逻辑,也可以在流程设计器中的引用逻辑节点中使用低代码逻辑。

    2024年5月23日
    1.8K00
  • 3.4.3 函数的相关特性

    本小章会从oinone的函数拥有三方面特性,展开介绍 面向对象,继承与多态 面向切面编程,拦截器 SPI机制,扩展点

Leave a Reply

登录后才能评论